親身感受非遺活動文化魅力 為慶祝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》在澳門實施十周年,同時培育青年文化創新創意思維,認識文創產業發展,由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主辦,澳門文化局、民政總署和蔡氏教育文化基金會贊助的“澳門華彩葡韻特派員培訓計劃二○一六”,於日前完成理論實踐課程。
是次課程邀請澳門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何偉傑、廈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乃考、澳門故事館館長阮世豪、澳門百利寶有限公司影視製作團隊,分別教授學員澳門歷史文化,非物質遺產發展歷程、保育概況及開發衍生品案例,影片拍攝製作等。
課程為期兩個月,原定學員名額三十名,活動推出後得到各中學支持,最終共錄取四十八名學生。除邀請高校學者、專業人士教授,亦安排學員於澳門非遺傳統節慶“漁行醉龍節”當天採訪和拍攝記錄,親身感受非遺活動氛圍及文化魅力。透過與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簽訂《非遺協同合作框架協議》,該會計劃組織學員前往廣東省了解內地非遺項目申報保護、傳承創新等實施情況,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。
青年說好澳門故事 該會文化推廣主任李俊飛表示,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每個地方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,今年“華彩葡韻”以非遺為主題,促使青年多關心澳門非遺,說好“澳門故事”,深化文化旅遊內容。現時全國已在各省、市、縣成立各級非遺保護中心、非遺館,相繼建立關於非遺保護工作機構、法律、物件名錄等體系,及啟動實施研修研習培訓計劃,制訂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。建議本澳政府扶持非遺項目開展,讓重要文化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,為促進文創產業提供軟實力支撐,發掘多重市場價值,在文化傳承、項目開發、品牌拓展和旅遊帶動上,推動澳門文創發展,提升城市文化品牌。
資料來源:澳門日報